【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心理科学进展
曾用名:心理学动态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671-3710
CN:11-4766/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489796
被引频次:13145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心理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防汛宣传教育和预警信息传播的心理学原理(4)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宣传教育和预警信息传播策略 结合多年的防灾减灾实践,基于社会心理学原理,构建了宣传教育和预警信息传播的策略。 (1)宣传教

4 基于社会心理学的宣传教育和预警信息传播策略

结合多年的防灾减灾实践,基于社会心理学原理,构建了宣传教育和预警信息传播的策略。

(1)宣传教育的目标侧重于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多场以生命为赌注冒险,不听劝阻,拒绝避灾惨痛案例提醒我们,防汛宣传教育的目标应侧重于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通过宣传教育,一是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及时规避风险,做到“危邦不入,危墙不立”;二是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意识,收到预警信息后及时避险转移,最大限度减少生命损失;三是杜绝麻痹大意,特别是长期未发生过灾害的一些地区,对灾害的影响要估计充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宣传教育的手段实现艺术性与现实性、科学化与通俗化、正面性与警示性、阶段性与持续性4方面结合。宣传教育的目标群体是普通群众,应从普通群众的认知能力和心理行为出发,改进完善宣传教育手段,①艺术性与现实性结合。与艺术专业人士合作,采用电影、动画、儿童绘本、游戏、地方戏剧等形式进行宣教;②科学化与通俗化结合,在宣传活动中,既体现科学原理,又“接地气”,体现地方特点特色,使受众乐于接受;③正面性与警示性相结合,既开展入社区、入学校等正面宣传教育,又开展典型案例分析反思等警示教育;④活动性与持续性相结合,利用汛前“5·12”防灾减灾日、“世界水日”等活动开展宣传教育,但要有持续性,季季讲、年年讲,潜移默化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3)预警信息传播遵循群体心理行为规律,更达更明更威。山洪等洪涝灾害预警属于时效性有强烈要求的“端到端”业务,应遵循群体心理行为规律:①更达,要以预警信息是否收到而不是发出作为预警业务的考核指标,多渠道传播预警信息确保受众注意和收到,提高预警发布渠道保障率;②更明,从受众(族群)的认知能力出发设计预警信息的展示形式,并附有行动指南;③更威,充分把握组织避险这一群体行为的特征,通过村组有威望的人员(村委会主任、村民小组组长、族长等)基于村民小组的组织结构以广播(声音)或当面挨家挨户通知,带头组织转移。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 年度山洪灾害防御总结报告[R].2018.

[2] 石珊珊.评论:防汛避灾,岂能拿生命作赌注![N].中国水利报,2018-08-14.

[3] Gilk D C.Risk communication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J].The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2017(28):33-54.

[4] 郭起豪.不要把预警信息“捏死”手中[N].中国气象报,2011-05-16.

[5] 世界气象组织.洪水预报预警手册[M].刘志雨,侯爱中,尹志杰,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6.

[6] 刘智,张岩.基于公众记忆操纵理论的应急信息发布策略[J].科研管理,2011(9):100-107.

[7] 张礼才,佘廉.网络突发事件政府信息发布研究[J].现代情报,2013(4):5-6.

[8] 何秉顺,杨文涛,凌永玉.受山洪灾害威胁人群负面心理与行动分析及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17,27(2):51-54.

[9] 陈艳红,钟佳清.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的应急信息发布渠道研究[J].电子政务,2017(9):101-109.

[10]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11]美国大学大气研究联合会.山洪预警系统参考指南[M].何秉顺,郭良,凌永玉,等,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12]勒庞.乌合之众[M].夏小正,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xlkxjzzz.cn/qikandaodu/2021/0610/830.html


上一篇:斯德哥尔摩现象在职务犯罪讯问中的应用
下一篇:科学与人文的相互整合民族精神价值的姿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