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心理科学进展
曾用名:心理学动态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671-3710
CN:11-4766/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489796
被引频次:13145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心理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二十世纪来的道德观变迁:来自语料库的证据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提及“道德”,常常带了几分天经地义的意思:从来如此,尽皆如此,如此,最好如此。虽然如此,随着“向微观深处去”的量化历史研究渐渐增加,类似“未必如此”的结论,也在相

提及“道德”,常常带了几分天经地义的意思:从来如此,尽皆如此,如此,最好如此。虽然如此,随着“向微观深处去”的量化历史研究渐渐增加,类似“未必如此”的结论,也在相应涌现。例如,通过对长时段语料的量化分析,Wheeler、McGrath和Haslam阐明:语料中道德词频的整体趋势,在二十世纪有大幅变化;不同类型的道德观念,亦有此消彼长。

图1 1900-2007[1]年间,与道德有关词汇的频率的整体趋势

简言之,原文做了这样两类工作。首先,基于既有研究,结合多种词典,他们梳理了和下列五类道德观念对应的词汇,计304个[2]:危害类,对应关切(他人);公平类,对应互惠;团体类,对应忠诚;权威类,对应尊敬;纯洁类,对应守贞。其次,将上述词汇视为一个整体,可以部分反映时段内整体的道德观。由此,即可由谷歌料库计算两类词频[3]。

图2 1900-2007年间,“危害”和“公平”两类侧重个体视角的道德观,所对应的词频

结论大体如图1、2、3所示[4]。个别而言,由“不要危害他人”出发的道德观,和强调团体内忠诚凝聚的道德观,均有显著升势;着眼守贞的纯洁,下降明显,侧重尊敬和服从的权威道德,也有(历经反弹)的下降;公平类道德上,则看不出明显趋势。如果将道德相关词汇视作整体,1980年代之前,下降趋势明显;之后,反弹显著。这也和已有结论一致[5]。

图3 1900-2007年间,“团体”、“权威”和“纯洁”三类侧重约束和服从的道德,所对应的词频

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更为复杂的图景。现有观察通常强调“个人主义崛起”,认为以个体为中心的道德,处在持续上升的过程中。然而,如前所示,一方面,个体中心的道德观内部,趋势相同不同;另一方面,作为“对立面”的三种道德观,彼此消涨联系,同样没有那么紧密。在解释变化时,可能仍需时刻“回望”具体的历史片段[6],警惕大而化之的断言。

图4 1800-2000年,美国历年总统演说中,“团体”类道德词汇(黑色)和“权威”类道德词汇(白色)频率的变化,可见前者显著增加,后者明显减少[6]

总之,原文在“长时段语料分析”、“量化的文化史”和“量化的心理史”等方兴未艾的方向上有所推进,对长时段道德观念的观察结果,也已为后续研究所援用[8]。诚然,相关研究设计可能还存在改进空间,来自英文语料的分析结论,也不能简单移用至它地。以下结论,不至失之过远:在历史背景下,对个体内心世界作更深刻挖掘,将是愈发重要的方向[9]。

[1] 值得注意的一点:2008年数据与之前数年存在显著差异,原文因此去掉了这一年份。

[2] 主要方法是从核心词汇出发,不断纳入同义或近义词,并删除其中无关的词汇。作者同时交叉验证了判断的准确性。

[3] 谷歌电子化海量书籍所形成的语料库,是类似研究的通用工具。相关数据既有较大“威力”,也有相当局限。例如,可参见Pechenick, Eitan Adam, Christopher M. Danforth, and Peter Sheridan Dodds. \"Characterizing the Google Books corpus: Strong limits to inferences of socio-cultural and linguistic evolution.\" PLoS ONE 10.10 (2015): e0。

[4] 结果在多种拟合方式下保持稳健。

[5] 例如,可参见Kesebir, Pelin, and Selin Kesebir. \"The cultural salience of moral character and virtue declined in twentieth century America.\"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7.6 (2012): 471-480。

[6] 比如,原文即以“新保守主义回潮”理解1980年代以来道德词频的总体上升。

[7] 见于Buttrick, Nicholas, Robert Moulder, and Shigehiro Oishi. \"Historical Change in the Moral Foundations of Political Persuasion.\" Forthcom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术语定义均与此处相同。

[8] 例如,同上。

[9] 例如,可参见辛自强. \"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问题.\" 心理科学进展 26.1 (2017): 1-13。

文献来源: Wheeler, Melissa A., Melanie J. McGrath, and Nick Haslam. \"Twentieth century morality: The rise and fall of moral concepts from 1900 to 2007.\" PLoS ONE 14.2 (2019): e0.

轮值主编:熊金武 责任编辑:彭雪梅

【来源:量化历史研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xlkxjzzz.cn/zonghexinwen/2020/0910/353.html


上一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下一篇:英国留学:2021英国心理学TOP10的大学有你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