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心理科学进展
曾用名:心理学动态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671-3710
CN:11-4766/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489796
被引频次:13145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心理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别愚弄观众!国家出手了,要让影视经得起科学(3)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教育背景、社会文化、行业习惯,两个群体差别迥异,形成了价值、沟通、合作、理解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磨合的过程。 那么,科影融合相对成熟的好

教育背景、社会文化、行业习惯,两个群体差别迥异,形成了价值、沟通、合作、理解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磨合的过程。

那么,科影融合相对成熟的好莱坞是怎么做的呢?

马平介绍,好莱坞已形成一套产学研体系。比如其顶尖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的科研人员,有一些本就把电影项目作为研究课题,甚至自己就当过导演、编剧,长期和影视圈紧密结合,熟知影视创作流程和需求,形成产学研无缝对接的生态圈。大学、企业、电影项目,都可以在这个生态圈里诞生技术、自我孵化、形成产品、获取利润。

自主研发,进退两难

科影融合的价值,不止于科普,也不止于让影视更科学。

电影是一个工业,和所有工业门类一样,需要科技。摄影机、灯光、后期制作软件、插件、视效技术等,如今的可用工具几乎全是“舶来品”,存在被人“卡脖子”的风险。

问题来了:我们的影视行业究竟要不要自主研发技术?

“坦白说,很难,但再难恐怕也得试试。”马平感叹。

仅一台摄影机的研发,就涉及光学元件、芯片、电路、图形处理、声音处理、机械、自动化、数字化等各领域,包含成百上千个专利,分散在各学科中。更别说,摄影机以外,还有数不尽的器材配件、放映设备、软件插件等。

电影终混棚

影视产业这个庞大的工业体系,目前所有的工具环环相扣,彼此依存,已被先来者掌握整套体系,包括数字协议的话语权。

如今没有一家大企业能以一己之力支撑自主研发。尤其国产电影大多为项目制,无法仅为一部作品、一个项目提供庞大的研发经费。从机制上似乎注定,此路不通。

即便在西方,提供影视工具的企业也活得并不容易。

“全世界的电影产业,也只养活了两家摄影机生产企业:德国阿莱和美国RED。它们还需要把设备大量卖给电视人。”马平说。因此,如果我们下定决心自主研发,背后一定需要制度支撑,单靠企业和市场行为,很难。

另一个角度说,没有自主技术,也会影响创作品质。目前,西方人发明的影像工具,积年累月,已经调到“拍白人最好看”的状态,并不能完美呈现亚洲人的美。

拥有技术专利,还有一个中国电影人不可想象的好处:好莱坞拍摄大片时,设备工程师常常就在现场待命,导演需要什么特殊效果,工程师可当场调改设备。

日本索尼研发的初代数字摄影机刚出炉时,马平也曾使用过。

彼时,他对日方反馈使用感受:摄影机的灰度曲线有问题。但日方反驳:设备在好莱坞用得好好的,不可能。

马平解释,索尼工程师在好莱坞现场随组调试,相当于为好莱坞单独研发了一条曲线,那不是通用曲线,不作数。当时,索尼不以为然。

第二年,在一次全球行业大会上,只见索尼总部的技术研发总监站在门口,特意等着马平。对方客客气气地鞠了一躬,说:“马先生,你此前说的是对的。”

自主研发,或许在对文化影像提出更高要求的未来,是创作绕不过去的坎儿。

发展数字经济的上海,能为影视做些什么

一个多月前,中国顶级视效团队墨镜天合的高管在专委会牵线下,找到上海科技大学的MARS实验室。

上科大一直注重科研成果转化,其MARS实验室为信息学院和创意学院的联合实验室。

创意学院王受之教授,为实验室设计了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

虞晶怡教授担任实验室负责人,主攻计算机视觉、图形学、计算影像学等。

“这个领域本就与影视行业高度相关。”实验室成员吴迪解释。

比如美国2019年图灵奖获得者,为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室教授和计算机科学家、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这个奖项,正是表彰他们的研究对电影产业的革命性贡献,尤其是让计算机CG成像技术广泛用于影视制作。可见该领域与影视之间的相关性。

几年前,墨镜天合就对虞晶怡略有耳闻,一直以为研发并不成熟,此次交流后才发现,原来MARS实验室的很多技术已经可以用于影视拍摄,只是需为影视工业量身打造,进行成果转化。

比如,墨镜天合一直想从好莱坞引进一套顶级技术设备“Light Stage”,但始终未成。它能以超高精度捕捉人体运动时的信息。

通俗地说,它精细到能识别人脸极细微的结构变化,连皮肤材质都可纳入数据模型,人脸可渲染得非常逼真,是全球顶级的动作捕捉和建模设备,影视界渴慕已久。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xlkxjzzz.cn/zonghexinwen/2021/0819/864.html


上一篇:延缓疾病进展,改善行走功能——多发性硬化患
下一篇:大数据与心理健康的碰撞,连信科技用AI技术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