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心理科学进展
曾用名:心理学动态
主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1671-3710
CN:11-4766/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489796
被引频次:131455
数据库收录:
中文核心期刊(2017);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2019-2020);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2019-2020);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8);统计源期刊(2018);期刊分类:心理学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交互界面中怀旧情感的图标设计(2)

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此外,怀旧的时间段非常宽泛,每个用户的性别年龄可能不同,生活经历可能不同,生活环境可能不同,从“怀旧”中激发的情感设计点也就会差异很大。

此外,怀旧的时间段非常宽泛,每个用户的性别年龄可能不同,生活经历可能不同,生活环境可能不同,从“怀旧”中激发的情感设计点也就会差异很大。因此,在具体的怀旧设计中需要首先进行时代与人群的定位。本研究的设计实践仅选择上个世纪80年代前后作为怀旧的时间点,以该时代用户的童年生活中所熟知或使用过的身边物品为隐喻载体,并通过一定的提炼、夸张等艺术手法进行艺术符号的再现,在数字交互界面中实现 “童年记忆”怀旧图标的情感设计实践。

三、“童年记忆”怀旧图标的设计

大约从80年代开始,老师和父母奖励孩子的标志物已经由小红花、小红旗变成了贴纸“sticker”,直到现在的“00后”甚至“10后”亦是如此。因此,“童年”记忆的怀旧设计首先将贴纸“sticker”的感觉选定为图标的基础风格,每个图形的外围加一层淡黄褐色的装饰边,以形成可以从即时贴上撕下的 “贴画”效果和逝去的时代感。一方面形成了具有传统平面装饰感的怀旧风格,另一方面与“苹果”和“windows”风格拉开了差异,体现了鲜明的本土化特色。下面从主页、收发邮件、换肤、发布信息、评论、赞、附近组、好友动态、表情这七个数字界面中常用的功能出发进行图标符号的视觉化情感设计。

图1 积木和“主页”图标(设计:杨露)

图2 绿色邮筒 和“收件箱”图标(设计:杨露)

图3 海魂衫和“换肤”图标(设计:杨露)

图4 弹弓和“发布”图标(设计:杨露)

主页:主页翻译自英文“HOME”这个词,常用房子来表示。虽然是完全来自西方的概念,但用户早已习惯了这个符号,因此设计中保留对房子图形作为主页的认知。同现在市场上众多塑料益智玩具相比,五彩斑斓的积木房子是80后的童年中为数不多的常见玩具,其形象俨然成为了童年回忆里一个熟悉而怀旧的符号。(见图1)

收发邮件:现在已长大的“80后”和“90后”大多早已不写信了,信件已被电子邮件和短信甚至微信取代,街边的绿色邮筒也越来越难见到,绿色邮筒也成了这些用户童年回忆的经典符号之一。(见图2)

换肤:海军衫原指各国水兵们穿的白蓝相间的条纹内衣,出现在中国的海军衫源于19世纪的苏联,很多人小时候都穿过海军衫,也是他们童年的经典回忆。在此用来诠释更换个人主页的个性皮肤。(见图3)

发布信息:图标选择弹弓来表示。取弹弓发射的意象,来表现发布到网络这一虚拟的过程。(见图4)

评论:田字格作业本是中国孩子小学一年级初学汉字时必须用到的东西,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载体,此处借用它的“书写意象”来诠释“评论”这一功能。(见图5)

图5 田字格本和“评论”图标(设计:杨露)

图6 大白兔和“赞”图标(设计:杨露)

图7 跳棋和“附近组”图标(设计:杨露)

图8 动量守恒球摆和“好友动态”图标(设计:杨露)

赞:大白兔奶糖是老上海的国货,也是“80后”的甜蜜回忆之一,而糖果代表着奖励、夸赞的含义,因此用大白兔奶糖来作为“赞”的图标。(见图6)

附近组:选择中国人童年时经典而熟的悉玩具——跳棋来展现,借用跳棋棋子分散却成组成队的意象来体现附近组的含义,并在之间连接实线、虚线,以加强网络的感觉。(见图7)

好友动态:动量守恒球摆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经典的寓教于乐的教具,两端的小球虽然相隔很远,但摆动一端的小球,另一端的小球也会跟着摆动,利用这一特征,可以十分恰当地来隐喻好友动态中好友用户不在同一地点但仍能关注对方的这一特点。同时小球做了可爱的拟人化,用来代表用户。(见图8)

表情:不倒翁娃娃是那个时代女生小时候备受喜爱的玩具,因此以“她“为主人公设计一套表情符号。在创作表情形象时,保留不倒翁娃娃圆圆胖胖的形体和条纹图案的外衣这两个主要的特征,同时简化不必要的特征,例如刘海和胸前的纹理等,使形象更加可爱和更接近网络中的表情符号特征。(见图9)

结语

怀旧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是一种从内心触动情感交流的心理沟通方式,许多孩子从懂事起就会收藏自己出生时用过的物品。在设计文化中,尤其在虚拟的数字界面中,“怀旧”设计则更能够激发来自实际生活的体验,也更容易激发来自大家的自主粘性,因此情感的对接在增强社会文化的集体共鸣、提高数字文化中的凝聚力方面明显优于单纯的美感表现。在界面这个虚拟的空间中还有大量的设计元素需要设计师关注,本文仅以界面的图标设计为例进行了设计分析与实践,希望能够从内心情感需求的角度、从本土视觉文化的角度去引发对数字界面设计的更多关注,而不是仅仅借鉴国际风格或者仅仅关注界面操作的交互效率。


文章来源:《心理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xlkxjzzz.cn/qikandaodu/2021/0425/797.html


上一篇:误入传销大学生脱困后的心理重塑基于社会支持
下一篇:评音乐教学的心理学问题